第52章(2 / 2)
殷果好像真被亲到,心满意足地搂着身前的空调被,笑了。
通话悄无声息地结束,停在6:28:19。
林亦扬洗漱完,去食堂吃饭,刚打了饭,找个四人的空桌子,刚坐下,余下三个位子也坐了人,是三位老教练。
林亦扬好整以暇地掰开个包子,吃着,等着这几位教练开口。
「小六啊,」范文匆的老师打了头阵,「你那些计划还是想简单了。送去三十个,会不会太多了?」东新城只有三个能进斯诺克世界排行榜,送去三十个简直是烧钱。
林亦扬点点头。仿佛是赞同。
「说得对。」他说。
众人鬆口气。
「可真要事事计较,当年也就不会有东新城了,」他语气谦虚地反问,「您说对吗?」
当初东新城第一批出来的学生,没一个出名的。就连贺老也是在六十多岁才收到两个资质高的徒弟。他一句话扯到东新城起源,大家也不好往下再说。
「那说办比赛的事儿,」辛教练切到下一个话题,「我知道你像你老师,抱负很远大。但我觉得呢,咱还是先把自己家搞好。」
林亦扬喝了口白粥,再点点头。又仿佛是赞同。
「您说得对,东新城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表态。
众人看到了希望。
「但这件事,本身受益的就是我们自己。只要行业起来了,您的地位和现在完全不同。」
辛教练摇头:「我老了,倒不在乎这个。」
林亦扬一笑:「您不在乎,想想咱们的孩子。」
他不等对方回答,又说:「不说斯诺克,您看看女子九球排行榜上一眼看下来,中国姑娘占了大多数,多骄傲?可没人知道,没人想去知道,更没人在乎。」
「我不想咱家孩子以后出去,说是打檯球的,都没人搭理,」他最后说:「我想看到有朝一日他们踏上赛场,座无虚席,想他们夺了冠,万人欢呼。而现在呢?观众席上除了教练,根本没有几个观众。」
辛教练叹气:「可大家都知道,行业的瓶颈在于冷门,不是奥运项目,亚运会也没了。国家扶持力度肯定不够。」
林亦扬把剩下的包子吃完,沉吟半晌,照旧是说:「您说得对。」
老教练们都哭笑不得。
辛教练说:「小六啊,不用一开始都是对对对的,咱们说话都直接点儿。」
他低头,几口喝完粥:「1896年有奥运会,1988年兵乓球才入奥,每个项目都是慢慢壮大的。各国的檯球协会都在提申请。麵包总会有的,」他将自己没开封的瓶装牛奶放到几个老教练当中,「牛奶也会有。」
林亦扬离开,把餐盘放到回收处,在一众选手当中穿行而过,向着清晨的日光而去。
大家都在那愣神——这还是过去那个天天剃个小寸头,没事就和人打架挂彩,见谁都不搭理,狂到没边儿的混小子吗?
几个老教练说服不了林亦扬,仍觉忧心,以「探病」的名义,去了一趟江杨的医院。
江杨刚胳膊开过刀,用白布将打着石膏的右臂挂在脖子上,神色奇差。
他勉力倚靠在沙发角落里,气息不稳地说:「我这个小师弟是什么脾气,您很清楚。他要排名有排名,奖金比我都高,閒云野鹤一样,要不是用感情套住他,他是不会回来的,」江杨咳嗽了两声,要给老教练们倒茶,「来,我给您倒杯茶,消消气。」
他看上去恢復得「很不理想」,茶壶举得都费力,教练们赶紧把茶壶接了过去。
只见江杨在那又悠悠地叹着气:「我这一身伤病,是真带不动了。」
说得是情真意切,无尽伤感。
老教练们回去了一合计。
还能怎么办呢?只能任由林亦扬折腾了。这是贺老嫡亲的徒弟,东新城最正统的接班人。
一星期内,年轻一代的骨干们用行动表了态,支持林亦扬。
东新城最赚钱的几个选手更是都把自己的球社提成,从原先两成提高到五成。包括如今东新城最赚钱的林亦扬。这样一来,也算堵住了悠悠众口。
两星期后。
江杨出院,被林亦扬接到了自己的球房里。
江杨手术很成功,恢復得也快。
现在的他除了胳膊掉在脖子上比较怂以外,举手投足还是那个能在赛场上算计人的老帅哥一枚,出去谈个恋爱把个妹不成问题。
那天纯粹是装个样子,示个弱。
林亦扬让孙尧煮了一壶咖啡送上来,两人坐在休息区的沙发里聊天。
「人老了都喜欢走稳棋,看你一开始给老教练们吓的。」江杨笑着说。
林亦扬没说话。
他最近这一星期,快把前半生没说够的话都说完了。
江杨抿了口咖啡,慢悠悠地品着,享受这得来不易的悠閒:「人家今天飞回来吧?」
林亦扬默认了。
「那还不去接?」江杨这纯粹是没话找话。
林亦扬一副「你以为我不会看表」的眼神,扫了他一眼。
他走到球杆架的最右侧,拿起一根球杆,在手里颠了颠,想练练手。不想费力气码球,用球杆拨着球臺上的一颗颗红球,让它们自由散开
最后摆了一颗黑球和白球。
「说句认真的,是个喜讯,」江杨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没点着,在手里玩着,笑吟吟地看着他,仿佛在卖关子一样地说得极慢,「今年的亚运会,有檯球。」
原本准备击球的林亦扬,手停住,停了三四秒。
自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檯球就再也没能进入这种大型综合赛事。取消多少年了?他都快忘记时间了。
「我以为你忘了,我们小时候的话。」江杨笑着说。
林亦扬没回答。他盯着那众多红球里唯一的黑球,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弧线球,以极刁钻的角度,击中黑球,成功落袋。
他曾退役多年,就算回来了,对世界排名也看得淡,可不会忘记这个。
这才是最早根植于心的东西。
每一个自幼入体育这行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长或是教练会带着幼年的他们,指着电视里的亚运会、奥运会,让你去看一次次看国旗升起,让你燃起斗志,畅想未来自己就要站在同样的赛场里,成为下一个赛场英雄。
他和江杨小时候也是这样,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过。这是他们最初的梦想。
无关奖金,无关排名。
成千上万的孩子从几岁开始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从不间断的训练、负伤、比赛。几岁,这是一个运动员的初始年纪,其后,满长的前半生都只有这一件事。
可那个领奖臺上却只有三个位子,而能让国歌奏响的位子,只有那一个。
身为一个运动员,就算是被亚运会取消多年的冷门项目,可谁不想胸贴国旗,为自己的祖国拿冠军?
哪怕只有一次机会。
给这代檯球选手一个机会,为祖国的荣誉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