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1 / 2)
当然,跟拼多多上几块钱一根的弹簧相比,刘瑞这造价两金,能在蓝田买套民宅的弹簧肯定是拍马不及。但和之前的杜仲胶一样,有的用就不错了,这种生产力下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臣也听说过墨家的巧思在尚冠里那儿大受欢迎。”文党作为儒家里的开明派不仅研究孔子之言,同时对诸子百家里的小众学派也略有研究。
相较于儒家内部提倡的抱团做法,历史上的文党在提拔官员时更喜欢以能力论英雄,其次才看人品如何。
因为他在蜀地的公学办的不错,并且还对归顺的西南部罗产生影响,使之无需军队在那儿进行镇压,所以武帝才会相信“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能稳定这个离心力越来越大的帝国。
讽刺的是,历史上的董仲舒并不喜欢文党。
虽然他和孟子一样推崇“民贵君轻”的思想,并且借文党化蜀的功绩劝说武帝独尊儒术,又在文党的公学经验上开办太学,可归根结底,他与文党不是同一类人。
曾在淮南王刘安的宫里习过百家之皮毛的文党即便不喜欢某些学派的思想,但只要没危害黔首,他便不会阻止这种思想的流传。
相反,在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五经博士的地位便高得离谱,导致一些不擅五经的小众博士遭到打压,差点就在西汉搞起八股文教育。
这无疑跟孔夫子的求学思想背道而驰。
别说是孔子,就连跟许行过不去的孟子,教出两个法家子弟的荀子都没见过这么离谱的操作——这与法家的愚民之策有何区别?长此以往,必会给国家埋下一颗大雷。
更别提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内部并未因此变成铁板,而是按照各大学派与地域撕成一片,变得比之前还要乌烟瘴气。
“尚冠里的那群人打着什么主意,朕心里有数,你心里也有数。”西汉作为继秦朝之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自然有着诸多缺点。但跟后面的王朝相比,它有一点是后面的许多王朝所比不上的,那就是对“养猪”没啥兴趣。
在刻薄寡恩的老刘家眼里,豪强也好,藩王也罢,都是可以杀一杀,削一削的。要不是霍光废了刘邦建立的徙陵政策,汉元帝把汉宣帝又扶起的徙陵政策给彻底放弃后,一直被打压的外戚终于在汉元帝一朝做大做强,以至于在四十年内完成后世一百多年的土地兼并。
正是有了西汉的教训,东汉才会用宦官打压外戚豪强,结果闹出了党锢之祸。
别看后世经常调侃东汉幼儿园,可即便是汉灵帝那样的死变态也没有放松对权力掌控,甚至以“东汉最后一任实权皇帝”而闻名于世。
当然,黄巾起义后的汉灵帝与李隆基一样下放军权的离谱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远胜于霍光废除徙陵制度。
如果说霍光和汉元帝是挖大汉的根,那汉灵帝就是在挖民族的根。
为此,在先帝葬入阳陵,各地的富豪被刘瑞强制性地迁过去后,他还学朱元璋般在高庙立了块“徙陵制度不可废,废者,人人得而诛之”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