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滙渠县内凡生育过的女人们,挤眉弄眼的撞在一起嘀嘀咕咕,跟早年时兴用寿命尽孝一样,什么信女愿用十年寿换啥啥啥的,这些妇人也虔诚的举起手表示,信女愿用余生禁足家门替男人看孩子的苦,换一换那被男人挂嘴上的生育幸福指数。
幸福给他们,苦让我们女人来受,看孩子而已,屁股后头挂一串也行,都行,只要男人们肯生,我们愿意养,愿意!
大半辈子的笑点,没有这一天来的舒畅,甚至还有人懊恼,怎地那所谓的蛊灾,一点没波及咱们县呢?差评,若能把那蛊捞过来灾上一波,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蛊灾。
一声叹息,扼腕的不要不要的。
一连三天,崔闾没在家遇到李雁,连他俩闺女和小儿媳都不见了影,只有年长的两个媳妇守在家里,一个安排内宅事务,总领后花园修缮工程走不开,一个见天守在前院,要么督促仆妇熬药,要么捉了大夫来家给他的脚伤揉药油。
长子不在家,长孙的功课就少了人监督,崔闾正好也闲了,便趁着养腿间隙,捉了几个孙子到跟前考教课业,孙女们有各自的嬷母陪着,也不再拘于后宅天天绣花看账本,全松了口放她们出门玩去了。
左右都是族亲近邻的,只要不出滙渠,她们的人生安全这块完全不用操心,都知道是大宅里的姑娘,说话做事的都把着分寸,再没不长眼的撞上去找打的。
老二领着族学扩建的事务,也是天天忙的脚不沾地,祠堂事务处理中心那边,在崔闾回来的第二天一早,崔元池、崔长林几人就来了,探望加汇报分田进展,略说了说过程中遇到的搅毛事件,比如近水田与坡地田,山涧荒田打出来的薄地,与山根碎石林里的薄地,放肥田里当搭头还遭人嫌弃,再也不是赁田时,给田就种的态度了。
得寸进尺,人心不足,都在分田到户的过程中展露无疑,没有崔闾在场弹压,靠着八个理事维持场面,到底因为经验不足吃了亏,后来还是崔长林想了招,族长不在,宗子,也就是崔元逸在,跑大宅找人,这才压住了场面,没让暗中鼓动族人的闹事者得逞。
崔闾这才知道,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长子并没有能安心在家读书,为了压制住被崔闾剥夺了议事权的族老们,他每日拎着书坐在祠堂那边,一心几用的帮着处理族务。
元池和元逸都是元字辈的兄弟,他用很敬服的语气对崔闾道,“元逸得了您几分真传,板着脸坐在那里,就能让想闹事的歇了心,三叔公家的老儿子,领着他媳妇想搅浑,非要近水田那片地,一点山坡田都不肯搭,元逸直接就让执事堂那边来人,将他绑进了祠堂,管他媳妇在外面哭天抢地,一条凳子横在堂中,照着他后背就是一顿抽,后头就再也没人敢这么要田了。”
崔元逸有处理族中事务的经验,只那时候顾虑着长辈情面,又加之崔闾懒得理人的样子,遇上搅缠的族人,他就也用糊弄学糊弄过去,最好两边不得罪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只维持着大面上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