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2 / 2)
李世民闻言,转头对上房玄龄意味深长的眼神,他瞬间明了,也忍不住快意起来,好你个突厥,这一回定叫你有来无回。
【突厥心满意足,引兵而还。
一个月后,颉利可汗向唐朝献上了三千马匹,万口白羊,太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些东西,而是令颉利归还被劫掠到突厥的中原人口。
这一点要夸夸太宗皇帝,要人不要货,民本思想杠杠的。
大唐初期真的太缺人了,顶多也就一千万人口差不多吧,而这一点归还人口是不是也是渭水之盟时达成的协议就不得而知了。
说到人口,就不得不提到当时颉利可汗刚刚上位时,频繁地对唐朝的边境发起进攻,李渊对突厥的态度也就越发强硬了,所以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公元624年时,就有人劝李渊说,突厥之所以不停地进犯关中就是因为人口、玉帛都在长安,不如焚毁城郭、迁都他地,突厥之患自然就解除了。
于是李渊便派宇文士及在秦岭以南探寻新都的位置,李建成、李元吉、裴寂也都认可这一政策,萧瑀等人不认可却又不敢谏言。
这时候唯有秦王李世民跳出来坚决、强烈反对,他认为这是一种躲避强敌的耻辱行为,坚持要与东突厥正面硬扛。
纵观历史长河,历来因为异族而迁都的皇帝,一个个都得被后世人拉出来骂的,李渊、李建成这一想法是想直接跳到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迁都、异族入侵?
这一刻众人将这几点联系了起来,是了,天幕说过安史内乱之后,大唐开始了“国都六陷,君子九逃”,王朝也慢慢走向了末路。
众人不由地想起晋朝,想起那段黑暗的岁月。
李渊沉着脸,当时他之所以同意迁都,不光是因为想避开突厥,更是为了避开次子李世民的势力,他想迁都到对方势力范围外的地方。
但这样的心思,此刻已经是不能说了。
【李世民当时才刚及冠,他不止反对迁都,甚至直接立下豪言,不出十年必定漠北。
然而渭水之盟时,他才刚刚登基十九年,便要违背自己两年前许下的豪言壮志,大唐又回到了厚赂求和的屈辱之路上。
太宗心里是极其不情愿的,但他没有办法,当时局势下的最优解便是和谈,并且在己方劣势下,他保住了大唐王朝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