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1 / 2)
所以陛下希望我们地方官员要体谅陛下的心,尽心去救助百姓。诸位县令都是拿着朝廷的俸禄,我们应该为陛下分忧。
邓州刺史先把皇帝拉出来遛一遛,暗戳戳告诉他们,他的身后可是皇帝,皇帝对他这一次的治理是非常上心的,估摸着会时不时地关注着邓州的情况。
接着他再好言劝告一番,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拿着朝廷的俸禄,可得好好做事,大家相互配合。
以上两点之后,他再提出了治理的方针。
首当其冲便是要准备种子,按时下种,现在是灾荒年间,那么便要选择一些能够在短期内就收获的食物。
于是他以身作则,要求底层官员们拿出十分之一的俸禄去买种子,官员都要带领各自的家属进行开荒,补充家中粮食的不足。
朝廷批准开放粮仓救济灾民,外来的灾民也一视同仁,分给他们粮食、种子和荒地。等到秋天粮食收获之后,农民需要上交种子粮,官员付出的种子钱也会归还。
官员们听了之后,震慑于皇威,既感动又敬畏,他们纷纷同意了刺史的计划。】
李世民不住地颔首,“做得非常不错,他是调任过去的,虽说是刺史,但到底各县的县令才是扎根在那里的,有道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懂得拉着朕这张大旗树立威信,他的计划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房玄龄:“陈公恩威并施,当地的官员能够好好配合,与民一起,灾患自然能够撑过去。”
群臣纷纷表示赞同,调任地方最难的便是收服当地的官员,只有他们真的服了你,各项政策才能正确、无阻碍地施行下去。
【邓州于是便按照这样的计划施行下去,到了当年的秋天,果然粮食丰收。
陈君宾看到邓州百姓的生活改善了,他又考虑去帮助相邻的蒲州和虞州,借给了他们粮食、种子,但是也说好了,是有借有还的。
如此两年后,太宗皇帝给陈君宾下了一道嘉奖令,夸赞他将邓州治理得非常好,把灾民安顿下来了,并表示有他在,他一点儿都不担忧了。】
李世民深感慰藉,“天灾难免会出现,若是官员们能够做到像陈公那般爱护百姓,提倡相互帮助,那灾难又有何可惧怕的呢?”
“地方官员与百姓若能轻利重义,视四海之内的官员、百姓都是兄弟,那么本来失去的良好的风气便能重新发扬光大,仁慈忠诚的道德成为风气,那朕便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2
群臣聆听圣言,纷纷跪地叩首,“臣等谨遵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