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1 / 2)
就该让你们自己人窝里斗,大唐好坐收渔翁之利。
大唐灭东突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浸淫朝堂的群臣,征战沙场的将领,修建家园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心潮澎湃的。
汉人在胡人的侵扰下度过了几百年,如今终于轮到他们汉人占据上风,胡人俯首称臣。
【以上便是贞观初年,东突厥国内势力的风云演变。
而与之相反的大唐,不仅挺过了自然灾害所以引发的饥荒、灾害等,更在灾难之中锤炼了一批清正廉洁、为国为民、能力卓越的臣子。
大唐朝堂上的面貌焕然一新,太宗皇帝一心图强,虚心纳谏,从不耽于享受,在他的感召下,臣子各尽其能,为国为民分忧,不谄媚、不成党派。
贞观三年二月,历史的黄金时代到了……
房玄龄出任左仆射,杜如晦出任右仆射,房玄龄擅谋,杜如晦擅断,二人相辅相成,史称“房谋杜断。”
此外,还有“以人为镜,方可知得失”的魏征,王圭、长孙无忌、温彦博、萧瑀,以及同年六月,被太宗发掘的治世良臣马周。
在这个群臣璀璨的年代,大唐将星云集,谋臣扎堆一起,贞观君臣共同努力,唐朝的国力不断恢复,再加上之前对东突利形成了包围之后,几百年来,中原与北方胡族形势终于迎来了大逆转。】
被天幕点名的文臣们哪怕压抑着嘴角上扬的弧度,眼里的笑意还是蔓延了出来。
他们文臣求的无非就是能够治国安邦,缔造一个太平盛世,青史留名。
太宗皇帝同样面带微笑,豪情万丈,“天下有志之士,尽在大唐之内。”
房玄龄摸了摸上扬的嘴角,这才躬身拱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世间不缺良将能臣,唯常缺明君而已。”
陛下,你就是那个最闪耀的君王。
太宗皇帝闻言大笑,群臣气氛一片和乐。
视线扫过太极殿内的朝臣,太宗皇帝扬起的嘴角顿时一滞。
等等……??少了一个人呢?他的治世能臣马周现在还没人影呢?
太宗皇帝急道:“朕的马周呢?”
马周??马周是哪个?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无言,这到哪里去找一个叫马周的人,而且这世上叫马周肯定不止一个,这……群臣犯难了……
中郎将常何眉头微皱,这……他倒是有个门客就叫马周,只不过这个马周……
太宗皇帝见常何神色奇怪,赶紧问道:“卿可是知晓马周是何人?”
常何:“臣的门下有一门客就叫马周,但……此人的性格颇有些放荡不羁。”
一个放荡不羁的人,能是治理大唐的能臣吗?常何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