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2 / 2)
邓禹笑道:“即便上天能给陛下您机会,也需要陛下您接得住机会,否则也是枉然而已。”
却非殿的臣子们皆是深以为然,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有能力的人。
【王莽大军的逼近就像是一把铡刀将要落到昆阳绿林军的脖颈上,眼看着逃跑不行了,绿林军们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
绿林军心想,方才刘秀不是信誓旦旦说要怎么怎么样啊,快,把他叫过来!
在这一刻,刘秀的地位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一棵无人问津的狗尾巴草变成了大家手中的救命稻草。
四十二万大军的压境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阴影蒙在每个人的心头,生死就在一刹那间了。
刘秀被叫回来,绿林军才刚刚骂完他,现在又有求于他,按理说正常人觉得出了一口恶气,心里得意不已。
但刘秀不会,他依旧沉稳平静,且知道军情紧迫下他也不着急,而是将昆阳的重要性以及守住昆阳的必要性、厉害关系再次强调了一遍。】
刘秀神色凝重,“昆阳重要也是为了宛城,想当年汉高祖皇帝为了能迅速打入关中,本来是选择绕过宛城的,但谋圣张良都建议高祖必须先打下宛城再入关中。”
邓禹微微颔首,“宛城自然是十分重要的,此地往西不远处就是武关,那是进关中的最后一道防卫线。因此昆阳战役必须打。”
宛城的重要性,在场的每一位臣子又岂能不知晓呢!
南阳郡宛城地理位置奇好,物产丰富,除了基本的粮食、鱼米之外,甚至有最重要的战略性物资铁。
南阳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向北可以直取洛阳、向东可以直奔许昌、顺着汗水南下又可以直抵荆襄,顺着汉水向西可以直达汉中。
这可谓是中原的“四战之地”了,更有人曾道“雄踞宛城,则乱世可安”。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后来的三国时期,诸葛丞相便是“躬耕于南阳”。
【绿林军迫于形势危急,只能耐着性子老老实实地听着刘秀讲,刘秀啊刘秀,你到底有什么办法啊!
同时又在心里狠狠的骂王莽部将王邑率领的四十二万军,骂他们有病。因为王邑的四十二万大军操作太骚了。
明明他们的目标是宛城,一举铲除南阳郡的汉军主力军。
绿林军们在最开始的时候琢磨过了,王邑率领的四十二万大军大概有两种作战部署,第一,他们不会搭理昆阳,而是直击南阳的第一大都会宛城,到时候刘縯必然腹背受敌。
第二,新朝大军大约会兵分两路,主力军往宛城去,小支队则会为了让昆阳没有支援宛城的机会,所以前来围困昆阳,围而不攻。
别说他们心里怎么这么不厚道啊,他们是绿林军啊,都是草莽人物,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曾经他们打着打着又跑回山林里躲起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