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2 / 2)
古灵打电话咨询的时候,崔茗已经拿来了住院单和病人档案登记表格,对照着上面的项目,逐一询问王七娘。
当听到王七娘回答今年二十九岁的时候,崔茗和古灵又不自觉地看了她一眼,看起来快四十岁了。
不,医院里大把四十岁及以上的青年医生,比王七娘看起来年轻得多。
很快,古灵收到回复,把王七娘收到门诊三楼的临时病房,每天骨科都去查房。
三人一行又去了三楼,打开临时病房的门,古灵和崔茗一起帮王七娘把衣服都脱了,崔茗又替她做了个人卫生清洁工作,才换上干净的病号服。
在此期间,王七娘的肩关节又脱臼了三次。
等王七娘局促不安地靠坐在床头时,再次被古灵双肩关节复位成功,又绑上了护具,这样温暖踏实又不担心的感觉,非常陌生而令她惊慌。
崔茗安慰着:“你放心,门诊结束就来陪你,营养科送来的晚食,我会喂你吃完。”
王七娘受宠若惊,差点从床上弹起来,不敢想,根本不敢想,语无伦次地回答:“不能……不敢劳烦你……真的……这里真的太好了……”
古灵望着王七娘,心情前所未有地沉重,嘱咐了王七娘许多注意事项以后,才把崔茗提前写好的病人基本情况带回病房。
边走边想,太子下山这么久,般若寺的那些人有没有一网打净,有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仙人法器
与此同时, 国都城永乐宫刑部、户部、礼部和兵部官员,都在“焕然一新”的太子殿下的施压下,高效工作着。
好不容易在大小般若寺盘库结束的户部全体官员, 看着禁军给大小库房贴上封条, 再看着没日没夜赶出来的、装了十几箱笼赶出来的帐册, 眼泪都快出来了。
能活着熬到盘点结束,全靠大家伙儿命硬,当然,仍然要感谢太子。
太子命人送来整整一箱“飞来医馆的笔”, 既不用磨墨、又不用抻纸,随写快干不沾手,随手翻页,清晰整齐。
不仅如此, 还送来了“飞来医馆式的高脚桌椅”,专给文书使用, 不再趿坐,坐得端正写得迅速,双管齐下,比以前快了好几倍。
官员们满脸喜悦的后面都藏着深不可测的心思, 盘点现场有“天眼”似的摄像头,又有内侍官明镜派来的内侍辅助,不论想动什么样的念头, 都要思量再三。
而人就是这样,在堆成山的工作量面前,想到“歪脑筋”的成本远高于收获, 再加上左右监督,衡量之后就只剩赶紧把事情做完这一件正事, 出去以后再想法子。
于是,成就了大郢罕见的盘点效率。
禁军们将盘库帐目放进箱笼,同样贴上封条,运下山去。
户部官员们顺着延绵的石阶下山,在上自家马车以前,禁军头领忽然出声:“太子殿下有令,户部官员下山后立刻进宫。”
官员们只觉得眼前一黑,被关在这里、完全隔绝消息,让他们丢了多少通风报信的好机会;觉得完成盘点以后,会有不少时机传递消息。
怎么也没想到,还没上马车,就听到了进宫的消息。
户部尚书和侍郎远远互看一眼,太子有令哪敢不从?官员们陆续进马车,长长的马车队到达山脚下,又继续进城。
……
相比起户部,刑部官员是不一样的忙碌,因为国都城的大理寺狱和御史台狱都塞满了,在太子的批示下还在丽景门内设了临时狱,一样塞得满满当当。
囚犯们虽然伙食粗鄙,但一样要吃喝拉撒睡,由此而来的问题数不胜数。
偏偏太子殿下限一个月内全部审完,上到刑部官员,下到每个狱中的狱丞和狱吏们,个个脑瓜子嗡嗡的,疯了吧?
一个月啊,每天在国都城跑马举证都举不完的!
就在刑部上下两眼发直的时候,太子命人送来了“飞来医馆的机仙们”以及各种机器。
大郢断案无非是人证和物证,按惯例需要苦主请文书先生写状书,递到京兆府,收下状书以后,京兆府内派武侯搜寻并核对人证、物证……然后递交顺序升堂等等。
一桩人证物证俱在的案子,也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流程才能定案,这还算是快的。
可是,当“飞来医馆的机器”和机仙们出现时,情况就截然不同。
一块大幕挂起,机器打开,魏璋最先带下山放在国都城各处的“隐藏手机”拍摄的图像,就在大幕上播出,人证、物证、时间、地点……完美重现。
于是,哪位官员与哪个般若寺的护法、在何处何时、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交易,清楚明白,只要按着图像寻找就能定罪。
往往一段视频可能牵扯出几位护法和几位官员,狱中各级官员见了先是震惊至极,都需要不少时间才能缓过来,当然内侍在旁监督,时间也短了不少。
做好绞尽脑汁破案的刑部官员们都傻了,这根本不用动脑子了,派人抓捕就行,哦,不对,官员们都在太极殿暂时动不得,但是僧人和护法们都已经抓回来了。
那岂不是点一下人头就完事了?
于是,审问就成了,狱吏把僧人带到大幕前,看一段视频,然后说:“人证物证俱在,认不认?认就签字画押。”
僧人们都是倍受震撼,有晕倒的,有受惊过度的,也有乖乖签字画押的……浮世众生相,僧人也不例外。
这法子可太好了,大家都省事了,唯一叫苦的就是做记录的刀笔吏,担忧地望着自己的右手,再看一眼远处清晰可见的飞来峰顶飞来医馆。
如果这右手写废了,不知能不能上医馆请医仙们瞧一眼?
对了,听说之前有截肢的病患从飞来医馆回来后,都按上了“义肢”,可以做许多事情,不知能不能给自己多装一条胳膊来写文书?
可惜,重压之下,做白日梦都是奢望,念头一闪,刀笔吏又投入到文山书海里。
很快,三个地方也都收到了太子命人送来的纸笔、以及配套的桌椅,人微言轻的刀笔吏们顿时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刀笔吏们立刻开启轮班制,每人十份口供,做完换人……开启日夜不停模式。
大郢国都城文武百官组成的国家机器,在老而弥坚的润和帝、焕然新生的太子“上阵父子兵”的威压之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