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节(2 / 2)
所遗不过天下共主与诸侯,能承神圣之能治世。
也因天地隔绝失了天地之威,只能以人心祈念借得天地间先圣之能。”
“正因人心成就神圣,方才应轻君心而重民意,何以能立这伪神悬于万民之上?”
他刚一说完,孟子就忍不住说道。
“先前诸侯王尚有人心祈念约束,若能行仁王之道,当能民心归一。
若是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
如今灵公立这伪神,使诸侯脱了民心枷锁。
以此伪神圣于君,圣于民,日后万民岂非如猪狗般,任其宰割?
此时不毁了它,再行正本清源更待何时?”
“孟子也说人心成就神圣,如何这神圣就能宰割万民呢?”
慎子因恼怒孟子方才恶言,抓住其中漏洞立即反驳道。
“神圣者,天地之势也,与大道合,为天地之法。
公卿万民只需依法而行,自然能善者得其善,恶者得其恶。
此不正是礼之所在、法之所行、仁之所体、义之所见?
孟子空言礼法、仁义,如今却见而不识,真可谓视而不见,心不在焉。”
礼记有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既指心意不正有所偏颇,也指正心以致心无分别。
慎子此时说出来,便是指责孟子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只知空谈却毫无作为。
“慎子此言大谬……”
“……”
灵神御天地
随着尹文子、孟子和慎子的开场,诸圣贤纷纷下场,各自阐述自家学派的思想和己身的想法。
每一人的思想都展现着世界的一面。
诸如孟子的“民贵君轻,仁之所在、义之所往。”
尹文子的“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形名论。
许行经过修改的“君民并耕”和“市贾不二”之说等等。
很多想法乍听之下,感觉有很多的漏洞。
但仔细一想,却又蕴含着真实的大道灵韵。
灵青以“灵国主”权柄,将这场论道的范围限制在了灵神的存在与否和与优劣上。
因此明堂之中天星宝珠组成的星河,随着诸子或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思想或显或隐,或生或灭。
他全副身心的将注意力凝聚在这一片星河之上。
按照诸子的思想或是修正偏颇的权柄,或是衍生出新的权柄,或是黜落一部分不合时宜的权柄。
一时之间,星河沉沉浮浮,生生灭灭,不住的变化。
诸子之间受世界限制,实力相差不大,哪怕是专修兵家征战杀伐之术的贤者,与医家治病救人的贤者之间,也无甚明显的差别。
而唯一能够击败对方的,就唯有双方所悟大道之高下。
因此这番辩论,大家都没有动用蛮力的意思。
均是想要用自身之道压对方一筹,同时也不断的在论道途中,吸收一些与自家大道相合的想法。
然而哪怕是如此,随着辩论越来越激烈,诸子圣贤身上的道韵显化也实实在在的影响了现实世界。
先是孟子身上显化一股大仁大义的浩然之气,充沛整座明堂,继而直冲天际照耀四方。
天星星河就如同身陷汪洋的小舟一般,摇摇欲坠。
尹文子见状,一振大袖,身上散发出一股“大道无形,因名正形”的意韵。
为三百六十五枚天星宝珠一一正名定形,使其犹如灯塔一般。
任是浩然之气如何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却屹立不倒。
慎子亦是如此,身上道韵显化,以自身之“势”将灵神权柄衍化法制,节制风雨。
继而詹子、公梼生、墨家三派矩子、公孙衍、苏秦、孙膑、尉缭、许行等等。
甚至庄子、惠子也纷纷下场,将自身道韵显化。
一时之间,灵明殿上空天光大亮、日月同辉、星宿齐出。
普通民众倒还罢了,只觉天象有异,不知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