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2 / 2)
最后,看到本子上的数字时,袁建国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三千八?”指着那一串数字,袁建国的声音都变了,“你们确定没有称错?连四千斤都不到吗?”
三千八百六十四斤。
算下来,一亩地差不多就只有三百多斤的产量?
这已经不能用减产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绝产啊?!
忙碌了这么几个月,怎么最后只有这么点收成?每亩三百斤,距离袁建国的心理预期未免差的也太多了。
不过这个结果,对杨远山而言,倒是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
“可以了,去年才三千斤,能多八百多斤已经很不错了。”
失望是有的,毕竟刚才袁建国那么信誓旦旦。
没有八千斤那么多,但起码超过了去年的产量,话说回来,也算是不小的进步啊。
袁建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三千八百六十四?这个数字怎么能支撑村里的人活下去?
称重现场围聚了几十号人,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每个人都高兴地欢呼雀跃。
“这么多斤啊!那咱们今年过年能吃顿猪肉饺子了!”
“可不嘛!多亏了咱们村长,要不咱们明年还得领补助金呢。”
“要是每年都有这么多的粮食就好咯……”
听着大家的感慨,袁建国始终阴沉着脸,怎么都笑不出声。
他之前算过一笔账,村子里的人生活一年的开支至少需要五百块,而收获的稻谷除了自己留下的口粮外还要上缴五百斤。
这样算下来,就只剩下一千多斤。
按照九分钱一斤的价格收给城里,整个村子就只有九十块的收入……
剩下的钱呢?难道还要靠上面发放的补助吗?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远安村难免会遭受涝灾,每年粮食的产量都很低,每年都需要领取乡里发放的补助才能过下去。
袁建国本以为闺女修建了蓄水池,再加上自己了解植物的天赋,能够帮助村民脱贫。
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能自给自足不用再领取乡里的补助款。
怎么也没想到,几个月以来的努力,竟然还是杯水车薪。
“咋会这么少啊?我看人家的地一亩就能种五百多斤,咱们的地差哪了?”袁建国疑惑道。
杨远山慢条斯理地回了一句:“种子不一样。”
杨远山低着头,一边盘算着今年要留下来的水稻,一边跟他解释着其中的关窍。